2013-04-17 01:02:5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fā)自北京
因質疑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對山東長島縣部分島嶼岸灘油指紋的鑒定結果,昨日(4月16日),3名長島縣漁民和養(yǎng)殖戶代表與相關律師將他們于4月9日在島嶼岸灘發(fā)現的油氈、油污顆粒及死亡海生物等樣品,親自送到國家海洋局,申請鑒定。
記者獲悉,國家海洋局環(huán)保司有關人士接收了這批油樣,并稱將研究是否會受理漁民們的申請。截至目前,國家海洋局未公布此次山東長島縣部分島嶼岸灘、河北樂亭昌黎岸灘油污的最終責任方。
中海油有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正在調查河北油污樣品油指紋,與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油氣田群“渤海友誼號”FPSO外輸油樣油指紋基本一致之事,有進一步情況會及時通報。
石油開采方面的專家表示,上次,康菲石油造成的溢油破壞了渤海地殼構造,整個海底石油層塌陷龜裂,渤海石油開采量越大,海底溢油風險越大。
4月10日~11日,海洋局北海分局在長島縣砣磯島西南部、東部、東北部附近,以及南砣子島岸邊海灘發(fā)現油污,并采集了油樣。4月13日,北海監(jiān)測中心宣布了在上述地區(qū)采集的9個油污樣品油指紋鑒定結果,其中8個樣品為燃料油,1個樣品為非產自渤海海上油田的原油。
不過,對于上述結論,漁民提出多種質疑。律師賈方義稱,海洋局從未找砣磯島的漁民代表,他們是這次油污的最先發(fā)現者,并最先取樣、獲得搜油船油氈,這些證據均不包含在他們的鑒定之內。
據了解,海洋局北海分局和煙臺市、長島縣啟動此次油污事件的應急預案,當地鎮(zhèn)政府官員組織人員在4月12日上午開始收集海灘油塊,并燒毀。
賈方義認為,這次油污對漁民和海洋生態(tài)的損害,價值也超過30萬元,有關人員為什么要燒毀這些證據?
昨日,長島縣漁民和養(yǎng)殖戶的代表王忠國、范國新、張福海與相關律師帶著于4月9日在島嶼岸灘發(fā)現油氈、油污顆粒及死亡海生物等油樣,送到國家海洋局。他們向國家海洋局提出申請:對油污樣品進行油指紋鑒定,并對4月9日在長島縣發(fā)現的油污來源、性質、危害、溢油量、事故責任方予以說明。
國家海洋局相關人員接收了漁民們提供的油樣,并表示這不在海洋局的行政管轄范圍之內,但是會進一步研究是否最終受理漁民們的申請。
賈方義說,康菲蓬萊19-3溢油事件已發(fā)生兩年,至今整改方案、油指紋、行政賠償協議、環(huán)評報告、各種污染真相未公示、未聽證,剛剛才一年多,又準許恢復開采。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認為,上次康菲石油造成的溢油已破壞了渤海地殼構造,對海洋環(huán)境是一種不可逆的損傷,地殼已經非常脆弱,難保不再發(fā)生新的漏油事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